外面大雨磅礴,走不出去。今天本是做完事打算早点回的。没办法,谁让我不准备周全,不带伞。。
做完事情其实也不早了,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。想放松一下,听音乐,耳机却不好用,公放着呢。不知道周围有没有基督徒老师能听出来我放hymns.
雨好像有越来越大的趋势,真不知道怎么回家了。呜呜
昨天一天没带手机,觉得好像缺了什么,可是回家发现也没什么。其实根本不是没有手机不行。每天这样时刻守着一个手机,笑死了。可是带着手机的时候,还是不断地check。真是笑死了。悲哀
之前确实发现自己喜欢唉声叹气,把“祝福”都叹没了。丽莺姐来了,严重批评了我这点。倒也不是批评,传道人总不会很严重批评的。不过确实让我觉得是时候改正了。很想Positive一点,用潮一点的词儿就是“正能量”,这是父母真的要给宝宝们传递的,当然要传递正能量,自己必须先有正能量啊。
求主充满我,圣灵的能力使我大大鼓舞!
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的挑战与机遇
[摘要:随着新加坡讲英文群体的逐年增加1,华文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如何面对挑战,胜过挑战,本篇基于作者在合约教学期间观察到的问题,将从教材的改善、分班教学实施以及增加华文使用平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。] 现象1: 我在一所邻里小学(依布拉欣小学)合约教学时,有幸看到多个年级的华文学习情况,而自上而下学生们的华文水平也可以有相当大的差别。我教的小五的学生,是普通班的第二班。无论是之前的华文老师还是我接手以后,在兴趣方面都没有看到很大改善。学生们在上课时都会给人一种“不得不学”的情绪,因为每周一次的听写,期中期末考试,都让他们被动接受这一切。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好像已经放弃华文科目,全部指望课后补习老师帮助他们及格。即使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,如果某一次不专门学习听写,也是会不及格。这其实给我很大冲击,完全不像我本身学习华文的经验,即使不复习也会考90分以上。这让我思考,对于他们来说,每一周听写20多个词语,其中有很多字形很难,甚至还包括相当一部分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语,即使真的彻夜苦读考到满分,过后又能有多少能够留在长期记忆当中? 不过,同样一个班级,却也有几次让我很难忘很欣喜的经历。有一次我在教《驴小弟变石头》这本绘本2的时候,本来担心这么难的材料,要怎样保持大家的专注度?可出乎意料的是,他们都听得那么认真,鸦雀无声。每个人拿着手里精致的绘本,好像如获至宝。从头到尾听得很专心。我不禁问自己,这真的是平时那些课本一打开头脑就关闭的学生吗? 无独有偶,考完试后带领他们一起读《大拇指》(一份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报纸读物),挑了几个故事念给他们;一个是有关一部日本电影阿信的故事,一个是有关转基因蔬菜,同样地,他们一声不响听着我读和介绍,饶有兴致的了解着这些故事和知识。以前在小二深广班,分了《小拇指》下去,什么都不需要说,大家会三两讨论,把报纸从头到尾翻个遍。不过在这个小五班里,每次发下《大拇指》,基本上利用率为零。我偶尔翻看后觉得这份报纸其实真的内容丰富多彩,不好好利用太可惜。于是就开始带领他们读,结果真的有很大反响。 所以总结这两次的经历,我觉得最主要的不同就是这两份材料都具有吸引学生兴趣之处,不管是印刷颜色还是故事内容情节等,都比我们现有的教科书要更加具有吸引力。 现象2 有一次去小二7的基础华文班代课,有两位菲律宾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拿出课本。其他的学生告诉我“不用管他...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