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莺姐的脑子里除了事工就是事工,自己想被影响可是却变成脑子一片空白。还是有很多事很多事存在,比如宝宝,比如理想,比如锻炼身体和购买东西。
是不是生活太花花了所以把属灵负担埋没了?以前美心来的时候,一下子就会被挑旺,这次来却起起落落,旺不起来。莫非是因为心里装着宝宝?还是身体太糟糕?或者是不如以前的灵性?
早上起来祷告也不能够体会那种清新了,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啊。。
想不起来,想不起来要写的东西了。每次经历的时候就想着下次把这件事记录下来,可是记录的时候忘到脑后。脑子真是不灵光了。没办法,自己不好好照顾自己就是这种结局。天气凉爽的新加坡冬季真是好的无比,只是湿气湿气湿气,害得人仍旧极其不适。床子被子都湿漉漉的,湿着头发睡觉,早晨还不会干掉。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不要命呢。早知道就吹干头发才睡的。后悔也莫及呀。最好的办法是多多运动。下午要早回家早回家!!做运动做运动!!
----
总也想“整理”一下自己的生活,拖着很多东西,前进不了,也不知方向。做了art therapy了以后,确实轻松了一下,抛下很多事情,好像生活很简单,就是活在当下而已。可是过后又来了。要怎样一直“忘记背后,努力面前”呢
现在学生没什么事情要我做了,等着打发上课的一小时而已。11.30过后就好轻松了。只是这一周还是要每天来学校,来学校。周三最后一天上课,之后还是要来。都不知道要来做什么,还是要来。
下周也不知道要来干嘛,可是还是要来。华文老师都好坚强啊,每一个来到最后一秒钟。可是我很想请假了。只是今天要帮Audrey分东西,明天要分给自己学生东西,后天又有cca,白四百五带学生表演。总之一整周都有各种事情,想请假都没办法。唉。下周是在这个学校第一次的professional week, 也不大敢请假。又不是病的很严重,唉,就半吊着呗。好死不死,活又不活。
生活或许会发生很大变化,如果陶明回国的话。要担心的是宝宝离开爸爸有心理缺失,还要考虑要请女佣还是要妈妈继续留下来的问题。太复杂了。还要考虑我自己什么时候回国,或者一直两地分隔。不过那个是后面的事,倒也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。不过自己确实不知道要如何祷告,自己一直乞求回国,现在好像时机已到,可是这边的服事呢,这边自己的工作合约啊。。都是不能够摆脱得了的。
----
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的挑战与机遇
[摘要:随着新加坡讲英文群体的逐年增加1,华文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如何面对挑战,胜过挑战,本篇基于作者在合约教学期间观察到的问题,将从教材的改善、分班教学实施以及增加华文使用平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。] 现象1: 我在一所邻里小学(依布拉欣小学)合约教学时,有幸看到多个年级的华文学习情况,而自上而下学生们的华文水平也可以有相当大的差别。我教的小五的学生,是普通班的第二班。无论是之前的华文老师还是我接手以后,在兴趣方面都没有看到很大改善。学生们在上课时都会给人一种“不得不学”的情绪,因为每周一次的听写,期中期末考试,都让他们被动接受这一切。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好像已经放弃华文科目,全部指望课后补习老师帮助他们及格。即使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,如果某一次不专门学习听写,也是会不及格。这其实给我很大冲击,完全不像我本身学习华文的经验,即使不复习也会考90分以上。这让我思考,对于他们来说,每一周听写20多个词语,其中有很多字形很难,甚至还包括相当一部分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语,即使真的彻夜苦读考到满分,过后又能有多少能够留在长期记忆当中? 不过,同样一个班级,却也有几次让我很难忘很欣喜的经历。有一次我在教《驴小弟变石头》这本绘本2的时候,本来担心这么难的材料,要怎样保持大家的专注度?可出乎意料的是,他们都听得那么认真,鸦雀无声。每个人拿着手里精致的绘本,好像如获至宝。从头到尾听得很专心。我不禁问自己,这真的是平时那些课本一打开头脑就关闭的学生吗? 无独有偶,考完试后带领他们一起读《大拇指》(一份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报纸读物),挑了几个故事念给他们;一个是有关一部日本电影阿信的故事,一个是有关转基因蔬菜,同样地,他们一声不响听着我读和介绍,饶有兴致的了解着这些故事和知识。以前在小二深广班,分了《小拇指》下去,什么都不需要说,大家会三两讨论,把报纸从头到尾翻个遍。不过在这个小五班里,每次发下《大拇指》,基本上利用率为零。我偶尔翻看后觉得这份报纸其实真的内容丰富多彩,不好好利用太可惜。于是就开始带领他们读,结果真的有很大反响。 所以总结这两次的经历,我觉得最主要的不同就是这两份材料都具有吸引学生兴趣之处,不管是印刷颜色还是故事内容情节等,都比我们现有的教科书要更加具有吸引力。 现象2 有一次去小二7的基础华文班代课,有两位菲律宾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拿出课本。其他的学生告诉我“不用管他...
评论
发表评论